“周易古经今注”又名为“《周易》九讲”,是高享先生讲课所写的教案,出版时名为“《周易》九讲”。
《周易》一书分为“经”、“传”两部分。“经”成书在前,“传”在后,“传”是经的注解,从经的角度说两者没有必然联系,传只是目前最早、影响最广的注解。因此两者可分开阅读,先读经再读传,解经不必全依传,传义并不完全是经义。经成书于西周,传成书于东周。
经
经全书以卦为单位进行组织,共64卦。卦以爻为单位组织,一卦有六爻,从下往上“初”、“二”、“三”、“四”、“五”、“上”。爻有两种:阳爻、阴爻,表示时阳为九,阴为六。结合起来称为“爻题”,初六、九二、六三、上九等。
卦,分八卦、六十四卦。卦有卦象、卦名、卦辞。
爻有爻辞,全书有64卦,一卦有6爻,有64乘以6等于384条爻辞,但“乾”、“坤”二卦各多出一句爻辞,用九、用六,所以爻辞共386条。
爻辞,先秦称“繇”,现代称筮辞,系占筮结果记录。
传
传是经的注释,分7种10篇:“彖”、“象”、“文言”、“糸辞”、“说卦”、“序卦”、“杂卦”,“彖”、“象”、“糸辞”分上下两篇。
周易是一部筮书,用来占筮的。周代占筮活动由专门的人员管理,时间长了积累出大量的记录,再从中整理选录编辑成书,这就是周易的由来。传则在经之后,文人依据经文阐发自己的观点,在解经的过程中给原本简练的占筮记录,提高到宇宙、社会、人生的哲学高度。总的来说,经、传不是一时一人完成,是一个漫长时间段内群体创作的结果。
书名《周易》,周即周代,易是官名,如史官之书称为史,管占筮的官员为易,书当称易。